行业趋势|航空航天 2025:AI、暗工厂与预测性 MRO(基于 TCS《Future-Ready Skies》与 Automation World 报道)行业趋势 · 航空航天与智能制造
最后更新:2025-11-05 · 来源编译:Automation World × TCS《Future-Ready Skies Study 2025》
TL;DR:
-
调研对象:323 位来自北美和欧洲的航空航天高管,覆盖整机厂、先进空中出行(AAM)企业和 MRO 服务商。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0]{index=0}
-
未来 5–7 年内,平均只有 40% 航空制造产能会进入“暗工厂/无人化”状态,60% 仍然需要人参与——绝大多数企业走的是“人机共生的 Industry 5.0”,而不是完全没人的工厂。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1]{index=1}
-
70% 的 AAM 企业已经在推进商业项目;64% 的 MRO 服务商期待在 5 年内从预测性分析与 AI 维护拿到可衡量 ROI。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2]{index=2}
-
供应链仍然脆弱:只有 28% 的企业表示,一旦一供出问题,可以在 30 天内完成采购重构。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3]{index=3}
① 报告来自哪里?看懂样本和结论 ② 暗工厂:40% lights-out + 60% 人机协同 ③ MRO:从成本中心到 AI 驱动的价值中心 ④ 先进空中出行:70% 已冲向商业化 ⑤ 供应链:AI 很热,韧性却偏弱 ⑥ 对国内高端制造和 MRO 的启示 参考资料(原文入口|可取图)
① 报告来自哪里?看懂样本和结论
Automation World 在 2025 年 10 月 1 日的文章
《Aerospace Industry Embraces AI: 70% of Companies Pursuing Advanced Air Mobility Initiatives》,
主要解读了 TCS 发布的《Future-Ready Skies Study 2025》。
-
样本结构:调研覆盖 323 位航空航天高级管理者,分别来自:
航空航天制造商、先进空中出行(AAM)公司以及 MRO 服务商。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5]{index=5}
-
时间窗口:对 2032 年前后(约 5–7 年)的自动化、AI、数字孪生等进行了预期评估。
-
主线:产线、MRO、供应链 3 个环节正在被 AI 和自动化重塑,但不会变成“全黑工厂”,而是人机协作更紧密的 Industry 5.0。
|
关键指标
|
数值(调研结果)
|
含义
|
|
Lights-out 产能占比
|
40%(5–7 年内)
|
平均预计 40% 制造业务可实现“暗工厂/无人化”;剩余 60% 仍需人参与。
|
|
AAM 商业项目占比
|
70%
|
近 3/4 的先进空中出行企业已在建设或参与商业项目。
|
|
MRO 预测性维护 ROI
|
64%
|
64% MRO 服务商预计 5 年内能从预测分析和 AI 驱动维护获得可衡量回报。:
|
|
30 天内重构一供
|
28%
|
仅 28% 企业有信心,在一供出问题后 30 天内完成供应链重构。
|
② 暗工厂:40% lights-out + 60% 人机协同
报告用“lights-out”来描述典型的“暗工厂”:生产过程高度自动化,几乎不需要现场人工。
但调研结果非常现实——雄心虽高,真正的“全黑工厂”仍是少数。
A. 40% 暗工厂,60% 仍要人工
-
航空制造企业预计,到 2032 年左右,平均只有 40% 业务可实现 lights-out;其余60% 依然保留人参与与监督。
-
多数企业更看重“Industry 5.0 工厂”——以人机协作为核心,强调可持续与韧性,而不是彻底无人。
B. 对国内的启发
-
不要把“暗工厂”当成唯一终极目标,应该优先构建统一数据底座、稳定节拍与可视化。
-
在高风险、高强度、强安全场景试点 lights-out(如发动机叶片无人加工间),其他工序保留人机协作。
Automation World 的解读也强调:当前阶段是对行业进行“重构(rearchitecting)”,而不是一夜之间变成完全无人工厂。
③ MRO:从成本中心到 AI 驱动的价值中心
对航空公司和机队运营方来说,维护与大修(MRO)是巨大的成本项。TCS 报告认为,MRO 正在从“成本中心”走向“战略价值驱动”,核心抓手就是预测性分析和 AI。
A. 64% 看好预测性维护的 ROI
-
64% 的 MRO 服务商预计,在未来 5 年内能从预测分析和 AI 驱动维护获得可量化的回报。
-
常见场景:发动机振动监测、CFM 小时数据分析、机载日志与故障代码模式挖掘、基于图像的腐蚀/裂纹识别等。
B. 自主化 MRO:以“半自主”为主流
在 MRO 自主化程度上,调研给出了一张很有意思的“阶梯”:
|
MRO 自主化形态
|
占比
|
|
完全自主(从检测到维修决策)
|
约 2%
|
|
半自主维修流程(人机协作)
|
约 33%
|
|
预测分析 + 远程诊断
|
约 27%
|
|
数字化诊断,但不预测
|
约 28%
|
|
以人工为主的传统 MRO
|
约 11%
|
这说明:即使在高度监管的航空 MRO 领域,全自动仍是极少数,大部分玩家会先把“预测分析 + 远程诊断 + 数字化工卡”做好,然后再往半自主流程演进。
④ 先进空中出行(AAM):70% 已冲向商业化
报告专门把 eVTOL、城市空中出行等归为“Advanced Air Mobility(AAM)”一类,结果显示:
-
近 70% 的 AAM 企业已经在建设或参与商业化项目,不再停留在演示与验证阶段。
-
航空业界普遍认为:AI 是 2035 年前最有可能重塑航空制造的技术,紧随其后的是数字孪生/数字线程。
对国内高端装备和城市空中出行生态来说,这一块更像是“前瞻信号”:不一定马上大规模落地,但会倒逼供应链、认证体系和运维模式提前升级。
⑤ 供应链:AI 很热,韧性却偏弱
报告把“供应链 AI”和“供应链韧性”放在一起看,得出的结论有点“冷热反差”:
A. 韧性短板:只要 28% 能 30 天内重构一供
-
28% 的受访者表示,一旦一供出问题,可以在 30 天内完成采购重构和切换;其余大多数企业并无把握。
-
对于这种高复杂度、强监管供应链来说,零部件认证、适航文件、质量追溯都让“换一供”变得困难;
这也解释了为什么 TCS 会强调“弹性供应链”和“Agentic AI”在未来十年的重要性。
B. Agentic AI:63% 愿意尝试,只有 6% 真在用
-
约 63% 的高管表示,愿意让“AI 代理(Agentic AI)”在供应链运作中扮演更大角色,但只有约 6% 已经在真实业务里这么做。
-
大部分企业的态度是:“愿意试,但必须保留透明度和人工兜底”,尤其是在复杂工程、合规和安全门槛前。
⑥ 对国内高端制造和 MRO 的启示(可直接拿来用)
结合报告给的数据,可以给国内高端制造/民航维修和相关工厂几条“可抄作业”的方向:
A. 产线:先做人机协同的“Industry 5.0”,再谈暗工厂
-
优先把统一数据模型、标准化工艺、可视化调度做好,再挑选高危/高强度、可封闭的工段试点 lights-out。
-
在布局新工厂时,预留“未来 lights-out 升级接口”:机器人支撑点位、电源/网络容量、空调/排屑等,都按更高标准预留。
B. MRO:从“数字工卡 + 预测分析”切入
-
不要一上来就谈“全自动 MRO”,先把数字工卡、历史故障数据库、遥测数据建模打牢,把预测性维护变成“算得清账”的项目。
-
把 AI 看成“工程师的决策助手”,而不是替代者,把所有自动诊断步骤纳入现有质量和适航流程中。
C. 供应链与 Agentic AI:先把“数据线”理顺
-
在谈“AI 选供应商、AI 调度运力”之前,先把 BOM、工艺路线、在途库存、供应商绩效等关键信息结构化,形成“数字线程”。
-
优先在受监管较少的环节试验 Agentic AI(如非关键辅材、备件补货),在主干零部件和安全相关环节保留人工审批和多级校验。
参考资料(原文入口|可取图)
-
Automation World|Aerospace Industry Embraces AI: 70% of Companies Pursuing Advanced Air Mobility Initiatives(2025-10-01)——
提供 40% lights-out、70% AAM 商业项目、64% MRO ROI、28% 供应链重构等关键信息,并附航空发动机配图和“Would you trust AI agents…?” 调查图。
-
TCS|Future-Ready Skies Study 2025(报告 PDF 和概览页)——
详细拆解 323 位受访者样本结构,给出 lights-out 占比、MRO 自主化分布、Agentic AI 使用与意愿、Industry 5.0 工厂预期、以及 AI、数字孪生、机器人对 2035 年航空制造影响的排序。
-
Consulting.us|Majority of aerospace leaders look to AI and digital twins(2025-09-26)——
对同一调研的媒体解读,补充 63% 领导层愿意让 AI 参与供应链管理,但只有 6% 真正落地的“创新鸿沟”。
-
ITBrief / Voice&Data 等媒体——
针对 AAM 领域 70% 企业推进商业化项目,以及“暗工厂 vs 人机协同”预期的进一步报道,可作为延伸阅读。
-
TCS|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Aviation MRO 与相关白皮书——
详细展开 AI + 大数据如何用于航空 MRO 的预测维护、AR/VR 培训和远程诊断。
推荐阅读:
航空航天 2025:AI、暗工厂与预测性 MRO
2025年工业自动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
汉高在底特律都会区启用电池应用中心:从材料到量产节拍的“中试工厂”
2025《Industrial Agility》要点:英国制造业敏捷度降至五年低点
Automate 2025 三条“可落地”技术线:行业化 Demo · RDMA/GigE Vision 3.0 · 超光谱基础
A3:2025 Q1 持平、上半年稳步回升(协作机器人首次纳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