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程与安全|Control Engineering:IoT + 边缘计算 + 数字孪生,撑起过程工厂的实时安全监控过程与安全 · 技术与实践
最后更新:2025-11-06 · 来源编译:Control Engineering 等
导读:
-
Control Engineering 在 2025 年的一篇文章中指出,IoT、边缘计算与数字孪生的融合,正在改变过程安全的实时监控与响应方式,尤其是在油气、化工等高风险行业。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0]{index=0}
-
最新研究表明,将工业物联网与数字孪生结合,可为油气分离器等关键设备提供更智能的多回路控制与状态监测,提高安全性与鲁棒性。
-
与此同时,安全管理领域的学术工作也在探索“基于数字孪生的安全管理框架”,把风险分析、仿真与实时数据结合起来。
-
本文尝试用工程语言,拆解“三件套”各自干什么、怎么协同、适合哪些典型场景,并给出一份面向国内过程工厂的落地路线 + 实施清单。
① 为什么是现在:过程安全的新压力与新工具 ② 三大技术角色:IoT、边缘计算与数字孪生 ③ 典型架构:从现场到边缘,再到数字孪生 ④ 典型场景:油气、化工与能源的“安全用例” ⑤ 对国内工厂的落地步骤:三阶段路线 ⑥ 项目实施与验收清单(给甲方/集成商用) 参考资料与原文链接(可取图)
① 为什么是现在:过程安全的新压力与新工具
在过程工业里,安全从来不是新话题,但这几年叠加了几股“新压力”:高龄设备、操作人员流失、装置长周期运行、以及更严的环保与监管要求。
传统做法更多依赖 SIS(安全仪表系统)、DCS + 报警系统,再配合定期 HAZOP / LOPA 来识别风险。
Control Engineering 的文章强调,随着现场传感的大幅普及、边缘计算能力增强,再加上数字孪生建模成熟,
工厂可以从“被动报警 + 事后调查”,走向更接近实时风险监控与预测响应的模式。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3]{index=3}
同期的一些学术研究也指出,数字孪生已成为过程工业提升安全与可靠性的重要手段——
把设备和系统的高保真模型与实时数据结合,做状态估计、异常检测、预判失效等。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4]{index=4}
所以,“IoT + 边缘计算 + 数字孪生”并不是空洞口号,而是刚好在过程安全这个场景里凑齐了几块“拼图”: 能看见更多、算得更快、提前更久。
② 三大技术角色:IoT、边缘计算与数字孪生
为了方便工程师和安全负责人交流,我们先把三件事说清楚:谁负责“采”、谁负责“算”、谁负责“想象与预测”。
A. IoT:把更多“安全相关信号”拉上线
-
对象:除了传统压力、温度、流量、液位,还包括振动、腐蚀、泄漏检测、阀位、门禁等。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5]{index=5}
-
特点:更多传感点、更高采样频率、更长历史数据留存。
-
意义:为后面的边缘分析和数字孪生“喂数据”,否则孪生只是一张静态 P&ID 图。
B. 边缘计算:在装置现场“就地算一遍”
-
位置:通常部署在机柜、控制室或子站,就近接入现场总线与传感器。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6]{index=6}
-
职责:
-
预处理与清洗数据(过滤噪声、重采样、异常点处理);
-
运行局部分析模型和规则(如振动异常检测、阀门卡涩识别);
-
在网络受限或云端不可用时,保证最低限度的本地决策能力。
-
安全视角:边缘节点可以实现“快速响应阈值”,在上层系统或云未响应前就采取保护动作(如联锁停机、减载)。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7]{index=7}
C. 数字孪生:把运行中的装置“搬进电脑”
-
定义:数字孪生是物理系统的虚拟镜像,能与实时数据同步更新,可用于监测、预测和优化。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8]{index=8}
-
安全用途:
-
作为软测量器/状态观察器,估算难以直接测量的变量;
-
模拟“如果出某个故障 / 操作失误会发生什么”;
-
在极端工况下做快速推演,为应急预案提供决策支持。
-
实现方式:既可以是基于机理方程的模型,也可以是数据驱动模型,或两者结合。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9]{index=9}
简化理解:IoT 负责“多看几眼”,边缘负责“先算一遍”,数字孪生负责“提前想一想”。
③ 典型架构:从现场到边缘,再到数字孪生
Control Engineering 的文章配了一张示意图,大意是一个油气举升系统通过 IoT 采集现场数据,边缘节点跑模型,数字孪生实现自主运行与安全监控。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10]{index=10}
我们可以把这类架构抽象成更通用的“3 层 + 1 环”:现场层、边缘层、平台层,加上贯穿始终的安全环。
A. 三层结构
-
现场层(Field): 传感器、执行器、就地控制器(DCS/PLC)、SIS 等,负责基本工艺控制与安全联锁。
-
边缘层(Edge): 工艺单元就近部署的工业计算网关/边缘服务器,负责数据整合、预处理和局部分析。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11]{index=11}
-
平台层(On-prem / Cloud): 运行数字孪生、历史数据库、可视化看板和高级分析(优化、预测维护、风险评估)。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12]{index=12}
B. “安全环”贯穿三层
-
在现场层,传统 SIS 仍然是最后一道保护;
-
在边缘层,可以设置快速保护规则或本地安全应用;
-
在平台层,数字孪生和分析模型负责“更早发现隐患”和“更好规划检修”。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13]{index=13}
C. 一个典型油气示例(简化版)
-
对象:多相油气分离器 + 来/回压缩机 + 出口管线;
-
IoT:在关键位置加装差压、振动、在线成分分析、腐蚀探头等传感器;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14]{index=14}
-
边缘:采集所有数据,做:
-
阀门卡涩/泄漏识别;
-
振动超限预警;
-
短期趋势预测(如液位缓慢上升)。
-
数字孪生:运行带有多回路控制的分离器模型,对不同扰动进行仿真,提前给出“可能超限”的时间窗口和缓解措施。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15]{index=15}
边缘更像“本地安全助手”,孪生则是“虚拟总工程师”,两者协同,提高装置的安全余度。
④ 典型场景:油气、化工与能源的“安全用例”
结合 Control Engineering 的报道与近期研究,可以列出几类已经有比较成熟实践的过程安全场景: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16]{index=16}
A. 油气分离与输送:防止液击、溢流与泄漏
-
问题:多相流工况复杂,液位、压力波动大,容易发生液击、溢流或安全阀频繁动作。
-
做法:
-
IoT:增加差压、液位、泡沫高度、阀门位置等测点;
-
边缘:识别异常波形(如液位快速跳变)和阀门状态异常;
-
数字孪生:模拟不同工况下的安全边界,指导操作上下限与联锁设定。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17]{index=17}
B. 化工反应与储罐:温度/压力/浓度“三变量”联动
-
问题:传统单回路 PID 难以处理强耦合的温、压、浓度联动,容易出现“顾此失彼”。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18]{index=18}
-
做法:
-
利用数字孪生构建多变量模型,用作软测量器和预估器;
-
在边缘节点实现更智能的控制策略(如 MPC 或多回路协调),减少超限风险;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19]{index=19}
-
结合历史数据做“过热/过压事件”的根因分析和重演。
C. 旋转设备与压缩机列车:防止灾难性失效
-
问题:压缩机、泵等旋转设备故障既影响生产又涉及重大安全风险。
-
做法:
-
IoT:高频采集振动、温度、电流、轴位移等;
-
边缘:运行健康评估模型和异常检测算法,触发提前停机或降负荷;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20]{index=20}
-
数字孪生:在虚拟环境中评估不同维护策略与工况切换,对安全与寿命影响。
D. 安全管理层面:HAZOP/LOPA 的“数字孪生版”
-
研究指出,数字孪生可用于安全管理:在虚拟模型中进行危险情景模拟、风险评估与应急演练。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21]{index=21}
-
与传统纸面 HAZOP 相比,数字孪生可以:
-
把“假设场景”可视化、量化;
-
通过实时数据不断校正风险模型;
-
帮助新员工在仿真环境中熟悉“若干年才遇到一次”的极端工况。
⑤ 对国内工厂的落地步骤:三阶段路线
现实情况是:大部分国内化工、石化、能源企业已经有 DCS/SIS 和一部分历史数据库,但 IoT、边缘和数字孪生处于不同成熟度。
不用一下子上到“顶配”,可以按“三阶段”慢慢迭代:
阶段 1:数据打底(IoT + 历史数据)
-
梳理现有测点,识别与安全事件高度相关但缺失的信号(如关键阀位、泄漏检测点、振动)。
-
统一采集到同一个实时数据库/历史数据库中,保证时间对齐与质量标记。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22]{index=22}
-
建立基本的报表和趋势分析,用于回溯历史安全事件。
阶段 2:边缘节点 + 本地安全分析
-
对 1–2 个典型装置/工段部署边缘计算节点,就近接入关键传感器和 DCS 数据。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23]{index=23}
-
先做“简单、刚需”的分析:
-
趋势外推 + 缓冲时间预估(多久会超限);
-
振动/温度/压力异常模式识别;
-
本地报警聚合与优先级重排。
-
形成一套“边缘安全应用”模板,再复制到其他装置。
阶段 3:数字孪生 + 安全应用集成
-
从某一个关键设备或单元开始(如分离器、反应器、压缩机列车),建立数字孪生模型。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24]{index=24}
-
把孪生与实时数据、边缘节点、SIS 报警数据打通,用于:
-
在线软测量与状态估计;
-
异常场景模拟与预案验证;
-
优化检修窗口和操作限值。
-
逐步扩展孪生范围,从单设备 → 单装置 → 全厂关键系统。
一个现实建议:项目立项时不要一口气喊“全厂数字孪生”,最好先立一个“单装置安全增强项目”,做深、做透,再滚动复制。
⑥ 项目实施与验收清单(给甲方/集成商用)
最后给出一张简化版清单,方便你在做方案、招标或验收时直接对照:
|
维度
|
关键问题
|
建议检查点
|
|
数据基础
|
安全相关信号是否覆盖完整?采集质量如何?
|
是否有完整测点清单与“安全相关性”标记;
是否有统一历史数据库,支持毫秒/秒级对齐查询。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25]{index=25}
|
|
边缘架构
|
边缘节点部署在何处?与 DCS/SIS 的接口?
|
出具网络与系统架构图;说明边缘与控制系统的隔离与安全机制(只读/单向网闸等)。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26]{index=26}
|
|
数字孪生模型
|
孪生覆盖哪些设备/单元?模型类型和精度如何?
|
说明是机理模型、数据驱动还是混合模型;
给出模型验证结果(与历史工况对比的误差统计)。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27]{index=27}
|
|
安全应用
|
具体做了哪些“安全增强”?如何量化效果?
|
列出边缘/孪生层面的安全功能(如提前预警时间、识别准确率、减少的误停机次数等),并与基线对比。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28]{index=28}
|
|
集成与维护
|
与现有 DCS/SIS/报警系统如何协同?谁负责维护?
|
明确“谁有权改阈值、谁审批模型更新”;
建立变更管理流程,将 IoT/边缘/孪生变更纳入 MOC(管理变更)体系。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29]{index=29}
|
|
培训与应急
|
操作员和安全工程师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?
|
确认是否利用数字孪生进行应急演练;
是否编写面向操作员的简明指导手册,而不是只有一堆技术文档。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30]{index=30}
|
参考资料与原文链接(可取图)
-
Control Engineering|How IoT, edge computing and digital twins empower process safety(2025-06-17)
—— 强调 IoT、边缘计算和数字孪生的融合正在重塑实时过程安全监控与响应,该文被列入 2025 年热门技术主题,油气举升系统示意图可作为配图。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31]{index=31}
-
Control Engineering|Process Safety 专题页
—— 汇总过程安全相关文章,其中多篇讨论交互式 HAZOP、边缘计算在过程安全中的作用,是延伸阅读的好入口。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32]{index=32}
-
Allahloh A.S. 等|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 (IIoT) and Digital Twin Technology for Intelligent Multi-Loop Oil-and-Gas Process Control,Machines, 2025
—— 基于 IIoT 和数字孪生开发多回路油气分离过程控制方案,展示了提高安全性和鲁棒性的具体架构和实验结果。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33]{index=33}
-
Iranshahi K. 等|Digital Twins: Recent Advanc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in Sustainable Industrial Operations,2025
—— 综述数字孪生在工业运营中的应用及挑战,为本文中“数字孪生在安全与可持续性方面作用”的观点提供背景。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34]{index=34}
-
Zou P.X.W. 等|How digital twin technology may improve safety management,Safety Science, 2025
—— 探讨数字孪生在安全管理(包括风险分析、可视化与应急准备)中的应用,支撑本文“HAZOP/LOPA 数字孪生版”的讨论。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35]{index=35}
-
Aghazadeh Ardebili A. 等|Digital Twins of Smart Energy Systems: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,Energy Informatics, 2024
—— 总结数字孪生在智能能源系统中的架构、关键技术与管理策略,为理解“平台层 + 边缘层 + IoT”整体架构提供参考。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36]{index=36}
-
Control Engineering|Leveraging edge computing’s power in Industry 4.0(2024-04-10)
—— 针对边缘计算在工业场景中的角色、部署模式和应用示例,是理解边缘层定位的参考文章。:contentReference[oaicite:37]{index=37}
如果你后面想专门做一篇更接地气的《过程工厂安全数字化改造路线图》(偏白皮书风格),可以直接把本文第 ⑤、⑥ 部分抽出来,
再结合明扬工控商城里的现场仪表、边缘网关、工业 PC 和软件合作伙伴,做成“方案 + 选型表”的组合。
推荐阅读:
IoT + 边缘计算 + 数字孪生:撑起过程工厂的实时安全监控
工业网络与安全|Control.com & Control Engineering:从 VPN 到零信任,OT 远程运维怎么做才安全?
IO-Link Safety 通过 TÜV SÜD 认证:现场安全 I/O 的关键里程碑
工业网络专题|OPC UA Field eXchange(UAFX)现状与落地路径
工业网络边缘·最新实例|Thames Freeport(英国泰晤士自贸港)多园区“私有5G + 工业边缘”落地
工业网络与边缘|Ethernet-APL + PROFINET 现场总线升级与边缘分析